蔓越莓是什麼?
蔓越莓是原產於北美少數地區,也稱為小紅莓(cranberry),因其健康價值極高,因此還有「北美的紅寶石」的美名。
蔓越莓所含的A型前花青素(Type A proanthocyanidins,Type A PACs)有女生維護私密健康的功效,已獲得全球醫界與許多醫學研究所證實 ,蔓越莓亦含有維他命C 與有機酸,可謂是好處多多。但由於蔓越莓果實本身非常酸澀,難以生食,因此一般多經由加工後才在市面販售,常見的形式為蔓越莓果汁、果乾、果醬或蔓越莓膠囊、蔓越莓錠等等。

蔓越莓有哪些功效呢?
蔓越莓最常用來治療及預防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蔓越莓亦可用於治療神經性膀胱功能異常(Neurogenic Bladder),以及尿失禁患者(Urinary Incontinence)的尿液除臭。而蔓越莓也有抗氧化的作用,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變異細胞,對抗腫瘤、癌細胞,在Cecilia Wang的研究中,也顯示蔓越莓有延緩老化的功能,攝入蔓越莓能延長果蠅壽命,尤其對雌性果蠅效果明顯。

蔓越莓預防泌尿道感染機制
1.尿液酸化作用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德國科學家已證實尿液中的馬尿酸成分,可以降低尿液的酸鹼值,而蔓越莓中所富含的苯甲酸經過消化後會以馬尿酸的形式排入尿液,並對細菌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
2.抗沾黏特性
大腸桿菌是造成泌尿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體,至今發現果糖和A型前花青素兩種物質可以抑制大腸桿菌的沾黏作用,防止大腸桿菌黏附於尿道上皮細胞。其中只有A型前花青素能作用於甘露醣抗性的纖毛沾黏物質上,也就是大腸桿菌的P型纖毛,而A型前花青素卻是少數食物所獨有的,像是蔓越莓、酪梨都屬於這類的水果。
另外統計也指出,規律飲用蔓越莓汁的人對於抗藥性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也有效果,而抗沾黏的能力也可以達到2~10小時。其中,蔓越莓汁所含的苯甲酸能抑制表皮黴菌的生長。
蔓越莓Q&A
Q: A型前花青素和B型前花青素有何不同?
A型前花青素(Type A PACs)是一種罕見獨特的結構,與一般蔬果、可可豆中所含的B型前花青素不同。A型前花青素食用後不易被分解,可以抑制大腸桿菌沾黏在尿道壁上,降低泌尿道感染;而B型前花青素(Type B PACs),食用後容易被分解,同時沒有抑制大腸桿菌沾黏的作用。由下圖可以看到兩者結構的不同:

Q: 哪些食物含有A型前花青素?
實際上,人類可以吃的食物裡,有 Type A PACs 的種類可能不多,有研究分析了 88 種常見食物,最後只在蔓越莓、酪梨和李子、兩種香料(肉桂與咖哩)和花生偵測到 Type A PA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