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

維持生命品質的關鍵『礦物質』

分享健康知識

什麼是礦物質?

:: 諾貝爾獎得主鮑林(Linus Pauling)曾說過:「每一種疾患、每一種病痛都可以追溯到礦物質的缺乏上。」

人體攝取食物確保營養素的足夠,而這些營養素分為七大類,包含醣類、脂質、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前三樣是提供人體熱量的來源;後四項雖無法提供熱量,但卻是維持人體生命現象必備的元素,也是使人體生理功能正常的重要物質。

其中『礦物質』是由無機物構成,約佔人體體重的4%左右,雖然含量不多卻參與人體各項的酵素活動平衡體液能量補給等生化反應,擔任其中重要的觸媒角色,當人體缺少足量的礦物質時,會遲滯或破壞正常功能,終將造成人體基因突變、免疫功能及內分泌失調、皮膚病變、生成癌細胞及腫瘤,加速身體老化等症候群。

礦物質如此重要,卻是人體非常容易忽略的營養素,每日適量攝取礦物質才能擁有最佳的健康狀態,維持生命品質

每種礦物質對人體都很重要!

如果你老是頭痛、失眠、腰酸背痛或抽筋,卻找不出原因,那很可能是你缺乏了礦物質!!

巨量礦物質(Macrominerals)是人體需要量較大,每日需要量高於100毫克才能維持健康,如鈣、磷、鈉、鉀、鎂、硫、氯等七種。

微量礦物質(Trace minerals)是人體需要較少,每日需要小於100毫克就足夠,如鐵、銅、碘、錳、鋅、鈷、鉬、氟、鋁、鉻、硒等。

鈉(Na)

幫助人體保持體內細胞滲透壓維持體液弱鹼性的平衡,亦是神經傳送和肌肉收縮方面的必需元素。

食物來源: 鹽、乳製品、肉類、貝類和蔬菜

缺乏導致:食慾不振、嘔吐、腹瀉、肌肉痙攣

鐵(Fe)

構成血紅素的主要原料,幫助紅血球攜帶氧氣到全身,也幫助肌肉吸收氧氣,還支持能量的產生並協助DNA的建構

食物來源:肉類、海鮮、貝類、海藻類、豆類、葡萄乾、堅果、蛋黃、牛奶、金針菜、蘆筍、燕麥、菠菜、紫菜、髮菜、紅鳳菜

缺乏導致:缺鐵性貧血、易疲累、走路容易喘、心悸、頭痛、焦躁

鎂(Mg)

在您體內超過300種的酶系統中發揮作用,參與能量代謝、訊息傳遞、細胞膜穩定性、神經傳導、維持鈣濃度,並幫助維持正常而健康的胰島素功能

食物來源:牛蒡、小麥胚芽、芝麻、紅棗、核桃…

缺乏導致:心悸、虛弱、神經緊張、失眠、手腳顫抖、高血壓、血糖不穩

銅(Cu)

有助於紅血球的生成,維持結締組織、骨骼的正常發展,也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間接成為抗氧化劑。

食物來源:海鮮、芝麻、腰果、香菇、山羊奶酪、黑棗乾以及味噌

缺乏導致: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記憶力下滑、不良於行、皮膚蒼白、白髮增生以及甲狀線異常

錳(Mn)

維持骨骼正常發育,幫助新陳代謝的酶的一部分。它還有助於保護粒線體免受因為能源生產所致的自由基的損害,並在膠原蛋白製劑中發揮作用。

食物來源:鳳梨、堅果、全穀物、豆類、菠菜和茶

缺乏導致:骨質疏鬆、加速老化、消化不良、情緒低落、體力不佳

鋅 (Zn)

是腎臟、肌肉、皮膚和骨骼等的細胞功能所需的超過300種酶的輔助因子。但鋅的最大影響發生在您細胞的深處,參與皮膚、毛髮、指甲等多處位置的修補作用,促進生長、性器官的發育、傷口癒合。

食物來源:海鮮(牡蠣、蟹、貝類為主)、堅果、肝臟、瘦肉、蛋、牛奶、全麥穀類、芝麻等

缺乏導致:傷口不易癒合、毛髮脫落、生長遲緩、腸胃消化不良、腹瀉、免疫力低下、食慾不振、影響生育能力、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鉬(Mo)

可活化四種人體必需的酵素,有助於藥物和外來化合物的代謝,支援健康的解毒過程。也幫助碳、氮和硫在全身的循環。

食物來源:動物肝臟、穀類、豆類、深綠色蔬菜

缺乏導致:心跳加快和呼吸、嘔吐、迷失方向、增加食道癌機率

硒(Se)

硒是穀胱甘肽的組成單元,維持人體的抗氧化、解毒功能。它在DNA的建構甲狀腺和生殖功能中發揮作用。也維持心血管系統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食物來源:堅果、沙丁魚、蝦、火雞肉、木耳、大蒜和蔬菜中

缺乏導致:男性不孕症、心臟疾病、甲狀腺異常、免疫功能下降

鉀(K)

98%的鉀離子都存在於細胞內,參與形成能控制細胞行動的電流維持細胞的正常運作。協助肌肉正常收縮、影響心臟功能、腸胃蠕動和神經傳導。

食物來源:香蕉、菠菜、肉類、魚類、皇帝豆、番茄和南瓜

缺乏導致:精神疲憊無力、心悸頭暈、消化功能下降、焦慮煩躁

鉻(Cr)

幫助人體胰島素調節血糖,抑制體內膽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預防心血管疾病,參與蛋白質、核酸的代謝,轉換為能量。

食物來源:青花菜、穀類、大蒜、羅勒、雞肉、種籽,豆類、蛤類、紅酒和黑巧克力

缺乏導致:糖耐量下降(糖尿)、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與脂肪代謝異常

碘(I)

碘是製造甲狀腺素的必要元素,幫助維持健康的新陳代謝,也是維持健康體重的中重要元素。碘對胎兒和嬰兒的發育也很重要。

食物來源:碘鹽、海帶、紫菜、海藻、海苔和海水魚貝類、蔬果中的碘含量會因種植的土壤而異

缺乏導致:脖子腫大、發胖水腫、疲倦怕冷、代謝差、反應遲緩、記憶力差…等老化現象

你都吃得很均衡,為什麼還是缺乏礦物質?

• 蔬菜中的礦物質年年流失

植物可以自行合成維生素,但不會自行合成礦物質,植物需要從根部產生根酸將土壤溶解,吸收其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再將其輸送到葉片,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化合物,使植物的根莖葉、果實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營養。

但因人類濫用化學肥料長期經濟栽培下,原本土壤內的豐富礦物質已消耗殆盡,加除草劑及殺蟲劑普遍使用,直接殺死土壤中可分解礦物質的微生物,使土壤提供植物礦物質的途徑更加的困難,因此現在的培植綠葉蔬菜損失大量礦物質,無法供給人體完整豐富的礦物質。

連米飯都過度精

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白米飯在過程中去除了米糠層和胚芽,流失了膳食纖維、鎂、鉀、鐵、鋅、磷等營養素,更不用說其他精製食物。

二大行動找回流失的礦物質!!

(一)吃的均衡、吃得營養,五種顏色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蔬菜水果、低脂奶類、油脂與堅果類,應該在一天內全都吃到。蔬果黃、紅、綠、黑、白五種顏色,每日必備。

(二)適當補充含礦物質的保健食品

現代人過於忙碌,時常無法均衡飲食,加上現今的環境因素,原型食物已無法補足我們一天所需礦物質,保健品便是補充礦物質的最佳選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